本帖最后由 夢中的綠洲 于 2015-11-25 18:30 編輯
近日,筆者從鳳凰網新聞頻道 《中紀委終于集齊了31省“首虎”,來看看都長啥樣》一文中,獲悉十八大后31。ㄗ灾螀^(qū)、直轄市)首位落馬省部級官員的信息,具體明細如下:
十八大后31。ㄗ灾螀^(qū)、直轄市)首位落馬省部級官員中,均為副職的有25人:
1、四川:李春城 原四川省委副書記。
2、安徽:倪發(fā)科 安徽省原副省長。
3、廣西:李達球 原廣西政協(xié)副主席、總工會主席。
4、江蘇:季建業(yè) 原江蘇省南京市委副書記、市長。
5、湖北:陳柏槐 原湖北省政協(xié)原副主席。
6、江西:陳安眾 原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、省總工會主席。
7、黑龍江:付曉光 原黑龍江省政府亞布力度假區(qū)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。
8、湖南:童名謙 原湖南省政協(xié)副主席。
9、海南:冀文林 原海南省副省長。
10、陜西:祝作利 原陜西省政協(xié)副主席。
11、山西:金道銘 原山西省委副書記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。
12、云南:沈培平 原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。
13、重慶:譚棲 原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。
14、天津:武長順 原天津市政協(xié)副主席、市公安局局長。
15、遼寧:陳鐵新 原遼寧省政協(xié)副主席。
16、河南:秦玉海 原河南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、副主任。
17、甘肅:陸武成 原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、黨組副書記。
18、浙江:斯鑫良 原浙江省政協(xié)原黨組副書記、副主席。
19、新疆:栗智 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人大常委會副主任。
20、福建:徐鋼 原福建省副省長。
21、西藏:樂大克 原西藏人大原副主任。
22、吉林:谷春立 原吉林省副省長。
23、寧夏:白雪山 原寧夏回族自治區(qū)政府副主席。
24、上海:艾寶俊 上海市委常委、副市長。
25、北京:呂錫文 北京市委副書記。
十八大后31。ㄗ灾螀^(qū)、直轄市)首位落馬省部級官員中,均為正職的有6人:
1、內蒙古:王素毅 原中共內蒙古自治區(qū)黨委常委,區(qū)委統(tǒng)戰(zhàn)部部長。
2、貴州:廖少華 原貴州省委常委,遵義市委書記,遵義軍分區(qū)黨委第一書記。
3、青海:毛小兵 青海省委原常委、西寧市委原書記。
4、廣東:萬慶良 原廣東省委常委、廣州市委書記。
5、河北:梁濱 原河北省委常委、組織部部長。
6、山東:王敏 原山東省委常委、濟南市委書記。
【見聞感想】
從上面的信息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落馬的“副職”省部級官員為25人,“正職”省部級官員為6人,落馬的副職人數是正職人數的4倍多。
反腐倡廉是大快人心,但細心的民眾在高興之余,難免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:“為什么落馬的首虎往往是副職?”在各級新聞媒體獲知的反腐信息中,副科長,副處長,副局長,副廳長,副縣長,副市長,副省長,副主席之類的官員紛紛落馬,這些帶“副”的字眼常常進入眼簾,副職官員最容易“中槍”,這似乎成了紀委反腐的新常態(tài)。
這些腐敗的副職官員固然該打,但更應該打擊的是那些腐敗的正職官員。腐敗的副職官員只是拔出蘿卜帶出泥中的“泥巴”而已,而腐敗的正職官員才是正真應該拔出的“蘿卜”。試問,一個單位,一個組織,如果二三把手經常出問題,那一把手能好到哪里去昵?難道一把手是清白的?二三把手畢竟不是決策者,他們往往只是事項的執(zhí)行者,掌舵的是一把手。那些隱藏在幕后的正職腐敗官員往往位高權重,一旦興風作浪,比那些副職腐敗官員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更廣,危害性更大。如果出了問題,只拿二三把手開刀,難免給人避重就輕,隔靴搔癢,抓小放大之感。
也許反腐部門是在采用敲山震虎,殺雞駭猴的策略,但筆者認為這種策略并不可取,與中央的反腐精神,與民眾的美好期待相差甚遠。如果打虎只打“副”不打“正”,或者多打“副”少打“正”,必然會進一步強化國人“寧做雞頭,不做鳳尾”的為官之道,勢必會在二三把手官員中產生不想干事,不敢干事,不求有功,但求無過的混日子的心理。
有鑒于此,反腐部門不能光把目光盯在那些腐敗的副職官員身上,不能只捏“軟柿子”。應該調整槍口,多對準那些腐敗的正職官員,敢于硬碰硬,善于追根溯源,加大反腐力度與深度,多打一些老虎、大老虎,還中國一個風清云淡的朗朗乾坤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