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本帖最后由 釵待時飛 于 2017-3-11 06:52 編輯
八九年代,誰家里有個“一轉三響”,那日子肯定還是不錯的。我家里就有一臺就縫紉機,不知是北京還是上海的,機身被花布緊緊地縫了起來,縫紉機臺的平面上印著長江泄洪的印花。
小時候,母親用它車過鞋樣子,縫過床單,也算得上是家庭功臣。我曾經也踩過縫紉機,正當踩得“順手”的時候,縫紉機針“讀”斷了,于是母親把弦下了,不許我們玩。縫紉機機身放到倉里后,蓋上蓋板,就成了我們的書桌。我們很樂意在這張“書桌”上寫字,因為不時地可以踩縫紉機玩,那時正納悶“鋼琴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踩板?”
縫紉機更舊了,母親也老了,再也用不著了,卻舍不得扔,仍然用花布蓋著。有時散步,會看到破舊的縫紉機被主人扔在拆遷后的廢墟中,在風雨侵蝕下,只剩下堅強的鐵架,過去的東西真是結實耐用,貨真價實!母親愛惜縫紉機,一定有我們難以理解的情結吧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