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? ???對于我們農(nóng)村的80后,我估計有一部分人和我一樣,童年的時代沒有衣服穿,青少年的時候沒有新衣服穿。自我記事起,童年的冬天是相當冷的,我們這些小學生通常穿大人縫制的棉襖、套褲,非常暖和,就是下“黑雪”也不冷,這么好的棉衣褲,唯一的缺點就是笨重,穿好后像個石磙一樣,上下都是圓的。記得讀一年級的那年,天氣太冷了,教室外面正在下雪,由于褲帶不會解,又不會叫老師幫忙,在教室坐了一下午,結果把褲子尿濕了。后來我就回家了,直到第二年的秋天,我又重新回到一年級。
? ???隨著年紀的增大,除了過年買一套衣服外,平常都是撿老大剩下的衣服,或者是別人給的。這其中有一件舊中山裝我最喜歡了,因為可以裝很多彈弓用的石子。這件衣服據(jù)說是老爸的衣服改的。中山裝有四個口袋,每天放學的時候,我就在路上撿石頭,四個口袋全部裝滿,黃綠色的書包里也會裝一些,跑起來石子的晃動能把人甩到。到了冬天,我們又開始怕冷了,撿人家不要的線褲子穿(衛(wèi)生褲,就是白毛線織的),也不熱火,后來父親從街上買回兩條紅色的秋褲,給我們過冬。如果我們還覺得腿冷,就多穿條褲子。那年頭不僅少穿,更別說有換洗的了。記得讀四年級那年去學校拿成績單,當時正在飄著飛雪。母親幫我洗的褂子還沒有干,無奈我只好穿著個單襖子就出門了,穿著個黑“皮鞋”(雨靴),由于襪子太薄,腳不一會就凍僵了,疼了……
? ???印象最深的還有一件事,記得有一年正月間,褲子不知道怎么搞打濕了,沒得褲子穿,我就只好在床上睡了一天,當時正在化雪,褲子沒得人烤,曬也曬不干。母親只好晚上加班,用煤爐子幫我烤干了。
? ?在往大點數(shù),大概是6年級到初一的時候吧。那時候流行穿什么踩腳褲,燈倒絨的毛褲。這樣的毛褲穿起來是很暖和,但由于是棕色的,被認為是老頭穿的,受到少年們的摒棄。于是這樣的冬天可難熬了,兩條腿就是一條爛紅秋褲,天天冷的抖,還要把“作口”(夾克衫)敞到,還認為很有風度。由于我母親不會打毛衣,買了毛線求這個求那個幫我們打毛線衣、毛線褲子。我幺幺、小姨幫我們打過一套衣服。
從這以后每年冬季、過年里面穿的就是毛線衣,毛衣新織好的還比較暖和,洗長了毛線的針眼就越來越大,很容易灌風。天氣實在太冷了,就把夏天的的確良襯衣穿到,外面穿兩件毛衣,兩條就毛線褲子,當然了里面還是紅色的老秋褲。由于一直讀書的緣故,加上長大了,也不再好意思要新衣服穿了,每年過年不是老西服就是老夾克衫,外加一雙布鞋或者25塊的三星球鞋。2005年高中復讀的時候,天氣實在太冷了,經(jīng)屋里批準同意后,買了一件襖子穿,自此以后暖冬漸漸來了……
??這件棉襖以及那兩件毛衣我一直穿到大學畢業(yè),工作了好幾年也一直在穿,相親那年才正式讓它退役。也許那個年代人們血氣方剛,也許那個年代老百姓心中都有一團熊熊的希望之火,人們雖然感到了冬季的寒冷,但人情卻是熱火的,記得當年下雪走親戚,剛進門拜完年,主人家忙把烘爐、熱水碗遞上,敘說一路的奔波以及流年往事……
現(xiàn)如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,人們不再缺衣少吃,卻漸漸地怕冷了,這種冷不僅僅是身體的冷還有人情的冷。大街上,棉衣、羽絨服隨處可見,隨便買個便宜點的就能過冬,樣式也不會老土!皯Y冷”的衣服淅河街上大把的,四十塊的黑絨毛褲、絨毛襖子多的很,是父輩們以及孩子們的最愛,一年換個新。拿我自己來說,每年買的衣服很少,但是把箱子打衣開,衣服也多得很,沒得說有穿破的,所以我每年不愿意買衣服。衣服好好的,扔了可惜,只要保暖整潔,我就很高興了。有時想買好點的保暖衣,就是買不到,那些大牌子的還不如地攤貨熱火。年紀大了心態(tài)也變了,穿的差、住的差、吃的差、用的差就怕別人看不起,花錢買罪受,買個心里安慰,買點自信。
往事已經(jīng)走遠,寒冷的記憶依然留在記憶深處,無論時代怎樣變遷,每逢冬天我總會問家人、問朋友冷不冷,叮囑他們穿多點……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