洁美随州,不尽人意仍存在 三年的洁美随州,三年的整治,成效显著,这是有目共睹的。 但是,不难看出,当时那种轰轰烈烈的洁美随州运动似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,不管在任何地方,仍可以见到市民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、乱搭乱盖现象、乱贴小广告现象、车辆随意变道穿行现象等等。 路人随手扔垃圾 是环卫工人清扫不力么?以解放路和舜井大道为例,解放路、舜井大道是我市商贸中心,这两条道路白天天车水马龙,夜市繁华。为加强清扫保洁力度,市环卫处实行全天19小时的可控管理,对这两条道路自去年夏季开始增加了一个夜班清扫保洁,从晚上8:30分至11时进行清扫和保洁工作,这样一来,就可以针对摊点多,学生下自习高峰期的特点,打好时间差,分段清扫保洁,确保两条道路凌晨干净整洁。 即便如此,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在解放路购物中心一垃圾桶下面,堆满路人随手丢下的一次性饭盒、垃圾袋等物,而垃圾桶并没有装满。据附近的环卫工人说:“捡不赢,你前面捡,他后面丢,有的人离垃圾桶几米远就往这边投射。”就在记者在这里采访时,一对与垃圾桶相距两三米的情侣将手中的一次性饭盒扔了过来,落在离垃圾桶大半米的地方,记者走上前去问为什么不走近一点丢进垃圾桶里,回答是:“习惯了,不方便。反正离垃圾桶不远。” 街头复现“牛皮癣” 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牛皮癣”又有所抬头。虽然环卫处专门成立了“治癣队” ,随时清理沿街的“牛皮癣”。但是,这些贴小广告的与“治癣队”打游击,你方清理,他又贴上,如此反复,无穷无尽。今年三月,市文明办推出旨在减少“牛皮癣”的文明公益宣传栏活动,但文明公益宣传栏仅限于小区,对大街小巷“牛皮癣”的治理效果并不明显。特别是人员流动性大、市民关注集中、人们视线明显所及的地方更是层出不穷。 在随州宾馆北巷,只见墙上贴满了各种小广告,附近一位唐姓居民告诉记者,这里的牛皮癣经常有人治理,但治理速度远不及张贴速度,这只是其一。再就是一些市民明明看见有人张贴小广告这样的不文明行为,却很少有人大胆站出来对他们说“不”。因此,唐先生希望治理“牛皮癣”要齐抓共管,不能仅仅依靠某一个单位,否则,要想得到有效治理,只不过是一句空话。 临街搭建又“复出” 临街商铺乱搭乱盖一直是城市的诟病,也是市民吐槽的热点,特别是居住在商业街附近的居民,更是“头疼”之极,这种乱搭乱盖有失观瞻、影响交通不说,一旦发生火灾,后果不堪设想。近一个时期以来,这种乱搭乱盖出店经营现象又有所抬头。 在龙门街,一些商户将商品摆出店面,将人行道堵得严严实实,有的打起了雨阳棚,整个街面显得乱七八糟,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:“乱”。市民周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:“这些人,不好说,管得严一点,他们就收敛一点,你放一寸,他就放一丈,像这种得寸进丈的违章者,应该有一个长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,像这样猫撵老鼠的搞法,永远也根治不了。” 交通环仍待改善 随州的交通环境,用一个“乱”字来形容并不为过:乱穿行、乱变道、乱闯红灯、乱停放、乱使大灯、乱拐弯、无牌车乱上路,行人我行我素,似乎有种“老子天下第一”的气慨…… 烈山大道南关口红绿灯处是一个事故多发地段,近几年连续发生过多起重大交通事故。在这里,记者发现,违规闯红灯现象并不鲜见,除了无牌小车、特权车在这里闯红灯以外,摩托车和行人是闯红灯的最大队伍,他们几乎是见缝插针。一位在此亲眼见过数起交通事故的人说:“都是闯红灯引起的交通事故,不管是车还是人,只要真正按照红绿灯的指挥行走,那些交通事故几乎都可以避免。” 政府着力整治
据报道,备受市民关注的城区背街小巷整治工作日前在东城、西城、南郊等地开工,标志着今年城区背街小巷改造工程的正式启动。 6月26日,记者在小南门 (小十字街)街看到,街道两头已经封闭,两旁的店铺纷纷关门歇业,街道的正中已经开挖出宽和深各一米的排水管道预埋槽,这里的街道整治已经全面铺开。据现场施工人员介绍,小南门街的改造预计需要一个半月左右,可望在8月底完成全面改造,届时,一个全新亮丽的小南门街将展现在市民面前。 随州中心城区背街小巷破损较为严重,排水、环卫等基础设施极不配套,有的地方还是泥巴路,市民出行极不方便。网友吐槽、市民反映强烈。 针对这种情况,市人大代表、市政协委员通过议案、提案反映背街小巷改造问题,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,并把背街小巷道路硬化、亮化列入今年政府十件实事之一。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,市政府将投资近千万元,对中心城区53条背街小巷实施改造。这次改造将视各背街小巷的实际情况,进行包括排水、修补、硬化、亮化、绿化、刷黑等多个项目的改造。这是我市建市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背街小巷集中改造工程。 届时,我市洁美随州将得到更好的改观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