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指間流沙 于 2015-12-11 08:57 編輯
到達胡里山腳下,已是上午十點左右,稍事休息,我們開始登山。
與其說是山,不如說是突兀在海邊的一高地而已,并不難爬,但三面環(huán)海,看來這地戰(zhàn)略位置非常重要。據(jù)導游介紹, 山上擁有當今世界最大和最小的2門古炮,均載入世界吉尼斯記錄,清朝時購買的。很感興趣,想起很多武俠小說中提到的清軍使用的“紅衣大炮”,那家伙老厲害了,大概和這玩意差不離吧。天氣相當嚴熱,但仍阻擋不了我們的好奇心,晏如和書宇一口氣攀登到山門外,中途好多路牌用中英文進行的介紹也沒來得及細看,只得和忠興跟在她們后面追。沿路有很多榕樹,氣根大多懸垂在空中,距地面只有咫尺。也有部分氣根已扎入地下,天長日久,已分不清哪是主根,那是叢根了。山門外的石碑上刻著:胡里山炮臺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年,總面積7萬多平方米,城堡面積1.3萬平方米,分為戰(zhàn)坪區(qū)、兵營區(qū)和后山區(qū),炮臺結(jié)構(gòu)為半地堡式、半城垣式,具有歐洲風格,又有我國明清時期的建筑神韻,歷史上被稱為“八閩門戶、天南鎖鑰”。不清楚這“八閩門戶、天南鎖鑰”是啥意思,尋思問問導游吧?蓪в芜沒上來,等了好一會,導游才上來,問及此事,導游說,炮臺地理位置重要,向東可支援白石頭炮臺,提前將敵艦攔阻在廈門水道之外;正(南)面和對岸的嶼仔尾炮臺隔海相對,互為犄角,炮火交叉可封鎖阻擊廈門航道之敵艦;向西可追擊進入廈門港的敵艦,守住廈門港;向北可支援陸軍陣營等,因此被稱為廈門的“天南鎖鑰”。原來如此。再一想,這地方清朝時是中國的門戶,因為這門戶太大了,所以叫廈門,對不對? 游客往來如織,一隊隊在當?shù)貙в蔚膸ьI(lǐng)下走了過來,小喇叭里的介紹此伏彼起,一導游正在介紹:最有名的是1893年購自德國克虜伯兵工廠的一門28生(280mm)克虜伯大炮,至今保存完好,有效射程可達16000米(最遠射程19760米)花了白銀10萬兩才購得...... 來不及聽完,我們進入了山門,里面別有洞天。克虜伯大炮有專門的講解員,于是聽到更為翔實的講解: 炮臺配備了當時最優(yōu)的裝備,特別是兩尊280毫米口徑,射角為360度(無死角哦,可惜現(xiàn)在早已不是冷兵器時代),炮身長13.13米,重50噸的克虜伯大炮為主炮,其口徑280毫米,炮重87噸,炮長13.9米,仰角可達30度,炮輪規(guī)道直徑7.36米,炮高4.6米,寬5.29米,可360度旋轉(zhuǎn),有效射程19760米,每分鐘可發(fā)射1-2發(fā)炮彈,威力巨大,是世界上現(xiàn)存最大的海岸炮。被稱為“炮王”的克虜伯大炮,是“世界上現(xiàn)仍保存在原址上最古老和最大的十九世紀海岸炮”。1958年“大煉鋼鐵運動”中,西炮臺大炮被拆毀,現(xiàn)僅存東炮臺大炮一門,護炮二門......看了可遠觀而不可觸碰的炮筒,我們在導游的提示下紛紛取景拍照,晏如打著傘,穿著防曬服,還是嫌太曬。好在炮臺邊上樹多,尤其是榕樹。取景中晏如發(fā)現(xiàn)了一株最大的榕樹,樹冠占地有五六間屋的面積,氣根縱橫交錯,相當霸氣,據(jù)說是這里的榕樹王。拍了幾張照片。就聽到導游說真人表演的大炮發(fā)射過幾分鐘要開始了。于是趕緊過去排隊。 站在廊橋上,人真多,摩肩接踵的,一個個汗流浹背,伸長了脖子,看著下面空無一人的操練區(qū)。等了幾分鐘,看到幾十名現(xiàn)代人身穿八旗服裝、披著盔甲、掛著佩刀,這天氣,穿成這樣,還真不容易。隨著號角的響起,“清兵”進入場地,一身著將領(lǐng)服裝模樣的大概是將軍,隨著他一聲令下,背景音樂響起,“清兵”仿古操演開始,戰(zhàn)鼓擂起來了,青龍大旗也有規(guī)律性地揮舞起來,清代“紅衣大炮”炮兵操演情景仿佛就在眼前。四五分鐘后,操練結(jié)束,在將軍的帶領(lǐng)下,到山頂試射大炮。人海一窩瘋地向后山區(qū)涌去,叫晏如也去看看,她說太熱,不想上去,叮囑她在樹下站著別動等著,快步跟上前去,卻早已沒了適合的位置,只有仰視的份了,好在還能看的清。先是將軍像模像樣地用單筒望遠鏡發(fā)現(xiàn)敵情,然后進入備戰(zhàn)狀態(tài),幾個炮手飛快地操縱著大炮,按將軍的指令調(diào)整發(fā)現(xiàn)敵船的角度,校正到位后,一名炮手持火把,點燃引信,幾秒鐘后,一聲巨響,當然是沒有彈頭的炮彈呼嘯而出,很有當年海戰(zhàn)的氣勢。 但是,生活在和平年代幸福的人們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當年戰(zhàn)斗的激烈,自然也不知道戰(zhàn)爭殘酷了。欣賞一下美景,聽一聽傳說,僅此而已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