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當新年漸近的時候,隨州春餅便開始出現(xiàn)在隨州人民的餐桌上,這是一道獨特的屬于隨州人自己的風景。它叫春餅,也叫卷煎,也有簡單的直呼餅子的,煎炸到金黃的豆油皮焦香松脆,緊裹著的餡料夾雜著綠的黃的白的顏色若隱若現(xiàn)著,它的出現(xiàn)定會引起吃客們一陣騷動,無論多么矜持的吃客此時定會迫不及待地欠著身子,伸長了筷子去夾還沒來得及轉(zhuǎn)到跟前的這道菜,唯恐到自己跟前已經(jīng)見了盤底,以至于空余口水往回吞的落寞。 隨州春餅之所以是隨州特色,是因為它的主料 ——豆油皮、泡泡青或者地菜(薺菜) 外地似乎很難買到,而且即使買到可能會做的也是少之又少;它之所以要到年底才會出現(xiàn)在餐桌上,是因為泡泡青、地菜那是要到秋冬才有的。在隨州本地,這道菜也似乎是稍微上了點年紀的人才會做的,包春餅的工序還是比較復(fù)雜的,而且包的時候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,稍不注意,包的春餅是會散掉,以至于餡料掉落出來的。煎的時候火候油溫也都是要掌握好的,否則要么是煎糊了,要么是豆油皮還是原來生的樣子。所以,做這個還是需要一定的耐心的。 OK,直播我做的隨州卷煎吧! 豆油皮,是我上兩周買的放在冰柜凍了然后拿出來的。每到臘月中下旬,正是炸三鮮包春餅的旺季,所以每到這個時候,豆油皮的價格就會猛漲,一扎是三張,每張會漲一到兩塊錢左右,我先前是三塊錢一張,八塊錢一扎買到的,一共買了四扎。一是自己炸三鮮和包春餅用,二是給在外地的哥嫂買了兩扎讓他們年后帶回去。關(guān)于豆油皮的采買,建議買那種皺紋多半圓形的稍微薄點,這種多半是老式的燒漿做法;現(xiàn)在市場上賣的還有一種方形的,比較平滑厚實,據(jù)說這種是人工做的豆油,加了一些化工制劑的(暫未考證,持保留意見)。一般生意人比較多用這種,不容易破,好包。關(guān)于豆油皮的保存,曾經(jīng)試過抹上鹽,折疊好,放到冰箱上層保鮮,這種倒是可以保存一個月左右,但是一段時間豆油皮會很干,包的時候易碎。后來一張張分開疊好裝進塑料袋平放到冰柜冷凍,記住不要在上面壓重物。這種辦法不錯,能放幾個月時間,而且拿出來自然解凍后跟新買的一樣好用。這是我用刀劃好的方形豆油皮, 我今天用的是地菜作餡,菜場買的“自賣頭”挖的土地菜,摘去死葉,剪掉菜根,然后洗凈焯水,捏成團切碎,如下圖,也有的會是將地菜切碎放鍋里炒熟再拌餡,個人覺得這樣營養(yǎng)會流失不少。地菜也可以用隨州泡泡青代替,也是洗凈焯水切碎。二者的區(qū)別是,地菜擇起來麻煩些,香味重略干,青菜好摘洗,稍濕口感柔和。 我還加上了昨天鹵的肉皮,還有買的藕尖兒,這兩種都要切碎后加進去。肉皮是灌香腸炸三鮮剩下來的,拋之可惜,鹵了用來作餡料是最好不過的。加點藕進去,可以增加一點脆脆的口感,多一份蔬菜也是多一份營養(yǎng)的了。 當然,還是要加點生姜進去的 把所有的餡料裝進容器里,加上適量鹽雞精南德等調(diào)味品,淋上一點小磨油,個人喜歡加點老干媽豆豉,味道會更好。這是拌好的餡料。 最難的步驟是包了,這個還真是不好描述……一手將豆油皮放在手心,一手拿筷子放適量餡料,壓實。然后將方形的一個角向上折,蓋住餡料。再將相對的那個角往下對折,壓在下面那個角上,再將右邊那個角往中間折,壓住上面那個角,最后是將左邊那個角往中間折,蓋住右邊那個角。包的時候要盡量包的緊一些,避免下鍋的時候拿散了。這是我包的春餅,請忽略它們并不規(guī)則的模樣(我家每次待客就是二十多人,為避免一人吃不到一個的局面發(fā)生,豆油皮劃得小了些),雖然現(xiàn)在丑一點,下鍋美容后上盤依舊會很誘人的。 下鍋煎的時候,火要小火。多放點油,油溫稍熱就可將春餅一個個整齊的擺在鍋底,記得折疊口子那面要先煎,這樣定型之后就不會散了。等到一面煎炸到金黃,再用筷子一個個翻到另一面繼續(xù)煎炸到金黃,側(cè)邊部分窄了就不用另煎了,基本已經(jīng)被高溫炕熟了,如果側(cè)面較寬,可以將春餅立起來稍微煎炸一下就好了?傊募背圆涣藷岫垢,更是吃不了香噴噴的隨州卷煎的哦~~~ 好了,可以上菜了,吃貨們請動一下你們的喉嚨,把你們的口水咽回去吧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