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本帖最后由 隨天隨地 于 2015-7-29 14:44 編輯
5f2a6e13t66bb5de41ec0.jpg (37.8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48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5-7-29 14:38 上傳
炎炎夏日,酷暑難消,空調(diào)冰箱也是現(xiàn)代人度夏必不可少的電器,想要知道古人如何消暑度夏?不妨來瞧瞧古代最早的“冰箱”吧!它就出土在咱大隨國!
1978年,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兩件“銅冰鑒”。
“銅冰鑒”由銅鑒、銅缶組合而成,缶套置于鑒內(nèi),均為方體。通高63.3厘米,邊長62.85厘米。其中鑒高63.2厘米、口長63.4厘米、寬62.8厘米;缶高51.8厘米。鑒身以八條拱曲的龍體為耳,鑒表面飾繁縟的蟠縭紋,鑒底由四獸承托,安裝有三彎形栓鉤,正好插入缶足三穿眼(長方形榫眼),把缶穩(wěn)住。其中一只栓鉤還裝有倒鉤,可自動倒下卡緊。鑒和缶蓋內(nèi)均刻“曾侯乙作持用終”銘文。在使用時不需打開鑒蓋,只用打開缶蓋即可(若將上面的蓋子拿開,俯視它如同“回”字)。與銅冰鑒配套的還有一把長柄青銅勺,勺的長度足以探到缶內(nèi)底。此器構(gòu)思精巧,結(jié)構(gòu)復(fù)雜,造型奇特,工藝精湛,是失蠟法鑄造的較早的典范作品。
該器物同時出土了兩件,其造型、紋飾、大小均同。一件藏國家博物館,另一件藏湖北省博物館。
因鑒與缶之間有較大的空隙,夏季可置冰塊(冬季窖藏于地下)于其中冰冷食物,冬季則可置木炭以溫燙食物。既是最早的“冰箱”,也是最早的“烤箱”,可謂一器二用,一舉兩得。
據(jù)考證,冰鑒為重要祭典或宴請重要賓客時使用。據(jù)《周禮.天官.凌人》上說:“春始治鑒,凡外內(nèi)饔之膳羞鑒焉,凡酒漿之酒醴亦如之,祭祀共冰鑒”。這一“銅冰鑒”的發(fā)現(xiàn),充證明中國至遲在戰(zhàn)國時代已發(fā)明了原始的“冰箱”,而冷飲的出現(xiàn)也就肯定不會晚于戰(zhàn)國時代。
知識鏈接
曾侯乙墓位于湖北隨州城西兩公里的擂鼓墩東團(tuán)坡上。1977年秋發(fā)現(xiàn),1978年發(fā)掘出土。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銅禮器、樂器、兵器、金器、玉器、車馬器、漆木竹器以及竹簡文物多達(dá)15404件,有許多造型奇特,工藝精湛,是前所為見的珍品。曾侯乙墓共出土了十一件國寶,九件館藏在湖北省博物館(湖北省博物館藏國寶級文物16件,其中9件均來自隨州曾侯乙墓,即七件青銅器、一件金器和一件玉器),兩件在國家博物館。其實(shí)還有一件是曾侯乙的棺。ǹ傊9.5噸),外棺是目前僅見的銅木結(jié)構(gòu),列全國64件不得出境展出的文物之一。
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銅器(包括兵器和樂器)共有6239件,重約10500公斤,其中,青銅禮器(包括食器、酒器、水器)117件,生活用器17件,共有38種134件,都是實(shí)用器,總重量2340多公斤。青銅禮器主要有鑊鼎2件、升鼎9件、飼鼎9件、簋8件、簠4件、大尊缶1對、聯(lián)座壺1對、冰鑒1對、尊盤1套2件及盥缶4件等。酒器共13件套,器物種類有大尊缶、尊盤、鑒缶、提鏈壺、銅罐、過濾器、銅勺等。水器有12件,主要器形有鼎、缶、鑒、盤、匜和斗等。器物組合大體沿襲了周代傳統(tǒng)的“鼎成序,簋成套,鬲成組,豆成對,盤、匜匹配”的格局。除上述食器、酒器、水器這三種禮器范疇的器物外,還有不少生活用器,如鑄造工藝十分復(fù)雜的建鼓座,三件一組的炭爐,還有銅鎮(zhèn)、銅鹿角立鶴等,且有較高的藝術(shù)欣賞價值。
|
|